成像色度计在显示器质量检测应用中能够优于人工检测员的四大原因
1.检测时间有限。在生产应用中,人工检测员必须在所分配的时间内完成大量潜在故障的检测—通常只有数秒钟。虽然有些缺陷是人工检测员很容易就检测出来的,比如屏幕破裂;但其他缺陷(比如细微的像素缺陷)的检测则要难得多,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人工检测员仅查看显示器数秒钟时间,很可能会错过这类缺陷,但对于连续数分钟甚至数小时使用该显示器的最终用户而言,这类缺陷则会非常明显。
一套由成像色度计和分析软件构成的检测系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以高精度采集并分析多个变量的详细场景,而且速度要比人工检测员快得多。
2.“罕见”效应。检测过程的重复性质往往导致人工检测员错过相对罕见出现的缺陷。当人工检测员进入工作节奏后,他们的注意力会减弱,这时,缺陷很容易从他们眼皮低下漏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则不会有这种问题。无论频率如何,它们都能够可靠、一致地检测出缺陷。
3.像素密度增加。虽然人工检测员能够发现像素级缺陷,但随着显示器的像素变得越来越高,这一点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当显示器分辨率增加或者像素间距减少时,人类检测员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扫描。人类一次只能聚焦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在快速移动的生产线上,人工检测员将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全面、详细地扫描像素级缺陷以及其他细微缺陷。成像色度计则能够立即采集屏幕的完整数字图像,并在图像上进行测试。它能够以比人工检测员快得多的速度更全面地进行处理。
4.Mura缺陷。最后,对人工检测员而言,“Mura”是最具挑战性的缺陷类型,因为位置、大小、形状、亮度等特征的不连续性在显示器中都是随机出现的。人工检测员必须对Mura的严重性作出本能的判断:这个较大的昏暗、模糊区域重要吗?多亮是过亮?尺寸大概是多少?这种评估可能非常具有主观性,而且不同的检测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采用成像色度计系统后,您可以基于“最小可觉差”(JND)和类似指标(用于评估Mura在多大程度上可察觉)给Mura指定一个定量值。这样,您可以根据一套预定义的目标值对显示器轻松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成像色度计系统能够跟最优秀的人工检测员那样“发现”缺陷。同时,它还能够收集数据,并且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从而拥有进一步提高质量和节省成本的优势。成像色度计作为“数字人眼”,其配备的软件作为人类“大脑”的一部分,可为您的平板显示器检测应用提供一种高度有效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如何将这项技术集成到您制造流程的信息,请阅读我们的白皮书“如何使用成像色度计对显示器进行自动化视觉检测”。